【自家之言】对闯了祸的孩子,社会应多一点宽容理解
时间:2013-05-23 09:57:49
(新闻中心记者 侯树文 赵艳)

    5月18日,一则标题为“大学生劫持女医生”的新闻出现在各大媒体网站。起因于大学生陈某骑车撞倒一名老年人,在送往医院救治后与伤者家属发生争执,陈某在情绪激动下劫持现场的一名女医生作为人质。

    大学生做事冲动遇事不考虑后果是此次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同时,被撞老人的家属在这件事上也有一定责任。陈某撞到老人后主动送老人去医院救治并承担检查费用,已经证明他不会推卸自己的责任,这个时候如果双方能够和气地坐下来协商具体环节,也许事情定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家属应该考虑到与在社会上已经安身立命的人相比,大学生本身并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在双方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大学生闯祸之后往往处于孤立无援的困境。一旦让其觉察到来自对方的敌意,一时情急做出的极端举动也在情理之中。

    事后网上又传出老人家属向陈某索要30万赔偿的谣言,这样的谣言与之前由彭宇案引发的社会道德的叩问不无关系。虽然说肇事者确系陈某本人,家属索要的赔偿也在承受的范围之内,然而近些年来媒体关于扶起撞到的老人反遭家属索取巨额赔偿的报道屡见不鲜。在这样众口铄金的舆论环境下,出于防人之心做出的极端行为也在所难免。

    但是劫持人质的行为已经触犯到法律,该大学生必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但是极端行为背后的社会教育因素也值得我们关注。近年来大学生极端行为频繁出现在公众视线,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样的原因让大学生如此躁动不安?

    人的行为往往是根据自身的性格和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当我们发现正在成长中的孩子犯错之后,在要求其勇敢承担责任的同时一定要考虑他们的承受的能力。如果一味地责备,像本案的家属那样急于要求对方承担后果,反而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我们应该明白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惩罚,因为惩罚并不是弥补错误的最好办法。

    当我们大家对犯了错的孩子多一点宽容与理解,让他们体会到这个社会的温暖和宽容,使他们以后能以一个正面的态度看待社会,以积极的行动融入社会,相信类似的事件不会再发生,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向前迈了一步。毕竟在关键的时候拉这个孩子一把,可能就会改变他的一生。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