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之言】致我们到处安放的人情成本
时间:2013-05-21 11:06:13
(新闻中心记者 周月 胡婷)

    人情往来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传统习俗,是促进交流、增强社会凝聚力的手段。而如今,这初衷本善的礼尚往来却日益变得畸形庞大,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先是家庭人群之间“随份子”的人情来往,再到中国式新年¬——当回家情结遭遇人情成本,现在更是有高校学生人情泛滥,人情开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大头”。

    在被誉为“象牙塔”的大学校园中,人情消费已经成为绕不开的话题,人情开支激增。很多高校里,学生的人情成本花在了方方面面 ,但凡社会上存在的人情世故往来,大学生之间皆可看见。

    大学校园恋情公开请全班吃“爱情宴”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学生在参与学校社团活动、维护师生关系等方面产生花销的现象也随处可见,尤其现在毕业季的到来,很多人情上的消费更是极具膨胀,学校周边的餐饮店、KTV里通宵达旦的欢畅也成了这个特殊季节的必修课……

    或许大学中随处可见的人情消费很难用合理或是不合理来进行区分,但其在某种程度上的确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在某些高校里,人情消费的攀比之风逐渐滋长,再加上学生本人缺乏理财的意识和能力,过杂的人情成本不仅使学生陷入入不敷出的窘境,也给自己和家庭增添了很重的负担,往深度上说,更是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像任何事情一样,人情消费有好也有坏,那么是什么原因会使得高校学生的人情成本越来越高呢?一方面,是学生的虚荣心、面子观在作祟,由于人情消费之风在大学校园愈演愈烈,很多学生又没有足够的理性,于是出现了学生跟风攀比增加人情成本的情况。另一方面,社会教育的缺陷也不容忽视,都说高校是半个小社会,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学生过度看重人际交往的成本。

    当然我并不是完全否定人情成本的投入,我只是认为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大学生应该非常清楚的知道人情的意义在哪里,底线在哪里。而不能被其所左右,一直在奢靡和攀比的情绪中,造成“精神缺钙”。我们的教育也应适时地加以引导,避免大学生的人情成本一再超支和在缺少成本下对于人际关系的迷惑。笔者相信,我们完全可以找到更好的均衡点,来安抚生活中随处可安放的人情。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