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之言】莫让虚荣淹没了良知
时间:2013-05-14 10:55:39
(新闻中心记者 胡婷)

    5月5日,央视网、《钱江网报》、《重庆网报》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20岁的重庆女大学生怕清洁工母亲被人讥笑,将在寒风中前来送棉被的母亲推到校门外,还让她“从哪里来就滚回到哪里去”。

    看到这条新闻,难免会让人倍感冷心。母亲为了孩子不受冻辛苦送被子,这样的关爱,换来的不是感恩,而是孩子一腔嫌弃抱怨的狠话,如此不孝的行为,不仅凄凉了父母的心,还让人对其嗤之以鼻。

    犬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这是古训,也是所有儿女做人的道理,这并不深奥也并不难理解,可如今一桩桩嫌母丑、嫌家贫现象的出现,让我们不得不思考,现在的人为何会虚荣冷漠到这种地步?诚然会有父母过多溺爱、社会教育的弊端、校园攀比成风等诸多不可或缺因素的存在,但笔者认为,真正关键的恐怕还是其自私的虚荣心所致,这种道德情感的异变,正一步一步地侵蚀着人的良知。

    女大学生的苦恼是由于家境贫寒、父母身份卑微让自己抬不起头来,可究其根源,却是其扭曲的虚荣心在作怪。社会地位没有高贵贫贱之分,生活的窘困也不是父母的错,子女若非要把这些责任归咎于父母,这不仅可悲而且可耻,更是懦夫的行为。家境贫寒、生活拮据,就更应靠自己的努力与奋斗去改变,而不是纵容自己那狭隘的内心,任其麻木冷漠。

    就父母而言,关爱疼惜子女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早已将子女的大小事看成是自己的全部,即使其中多少会有些显而易见的溺爱,可这也不应该成为子女嫌弃埋怨他们的理由。恰如燕子的母亲,或许女儿的态度早已在她的预料当中,可她仍毫不犹豫的这样做了,因为在她看来,女儿的冷暖要比自己的尊严重要得多。所以,当人们在责怪父母给的溺爱太多的时候,为何不让自己的内心多一些感恩呢?动物尚且有乌鸦反哺、羊羔跪乳,那么又何况有血有肉的人呢?

    纵然社会教育有缺陷,校园攀比现象成风,可这又如何,这也不能作为子女将自己内心不公的宣泄施加于父母的理由,毕竟这些不是父母造成的。作为子女,更应该知足于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而不只是仅仅自私地满足于自己小小可怜的虚荣心,试想倘若一个对父母行为粗鲁恩将仇报的人,还能指望其友爱他人、回报社会吗?高校是个小社会,莘莘学子在其中经历着形形色色的磨练,然而最基本的肯定是要明白“成才必先成人”的道理。

    “子欲养而亲不待”,作为子女的我们,切勿嫌弃自己的父母,莫让可怕的虚荣淹没了我们的良知,趁他们健在的光阴,多尽一份孝心吧,因为陪伴父母的时光不会再重来。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