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之言】灾难面前,理性也是一种救援
时间:2013-04-25 17:02:07
(新闻中心记者 邢艳玲 张丽媛)

    4月20日8点02分,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袭击了雅安。灾难的降临牵动着全体中国人民的心,各方力量都以自己的方式为雅安做着力所能及的事。在灾难面前,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令人动容。然而,灾难面前,除却担忧、同情,理性同样必不可少。

    民众当以理性为重。这场地震中,网络上、电视上、生活中群众的声音尤为突出,为生者祈福,替死者哀悼,“心系灾区,饱含关怀”的言论无处不在。然而,“不和谐”的声音也甚嚣尘上让人难以接受。比如:女记者陈莹穿婚纱赶赴一线报道,在陈莹博得一片赞扬声的同时,却有网友称陈莹有作秀之嫌;明星、企业关心灾情,捐款支援灾区,有些网友却撇开人间道义不管,逼问捐款具体数额等等;在这些人看来,自己的“两袖清风,一片热忱”,仿佛是对灾区最大的帮助,而那些明星、企业捐款捐物都是在作秀以提高自身知名度——他们稍有差池便被这些人毫无理由地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其实这是对爱心人士的亵渎,更是对灾区人民的不尊重。

    除此之外,一些在第一时间赶赴灾难现场的志愿者让我们感动,他们关心灾情、支援灾区的爱心无可非议。但其做法似乎有些欠妥,在救援的途中,因为一些志愿者开私家车赶赴灾区,造成道路拥堵,延迟了一些专业救援队到达灾区的时间,是“好心”办了“坏事”。另外,大批志愿者涌入灾区,使一些志愿者并没有太多工作要做,只能在灾区干熬。

    媒体人以及媒介机构也应以理性为基线,从事报道活动。灾难一出,各媒体纷纷赶赴现场进行一线报道,这种不畏危险的敬业精神可敬可叹,可千篇一律的报道,也对灾情益处不大甚至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抢险救灾产生阻碍。媒体的情绪化报道也当适可而止,感人煽情的画面少一些,关于灾难带来的人员伤亡、灾区人民所需物资状况等内容多一些,这样对战胜灾难更有意义。

    另外,有一点我们应当知道,理性的背后是我们对本职工作的坚守。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是很少能冲到灾区第一线的,更多地是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做好本职工作,其实这也是一种救援,远比那些空喊口号、煽情语言有分量。让我们坚持理性,回归生活工作的常态化,少一些煽情评论,多一些行动付出,无形之中便给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支持。

    灾难面前,我们需要理性,因为理性也是一种救援。只有在同情和担忧的关怀中保持理性,理性救灾,理性报道,中国才能真正战胜灾难。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