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之言】华南理工神题折射的创新问题
时间:2013-04-22 18:00:38
(新闻中心记者 齐素菡 宋庆鹏)

    “馒头和面包打擂谁会赢?”、“杜甫到底忙不忙?”、“《西游记》里一共有多少个妖怪?”、“哥本哈根和哈根达斯有什么区别”……这些五花八门、“雷死人不偿命”的神题,正是2013年华南理工大学自主招生的面试题。这些题目一经公布,就引来网友的热烈评论,不少网友吐槽题目太雷人、太离谱,无法回答这些神题。

    此次事件在教育界引起了一些风波。中山大学2013年自主招生面试人文学科类组长、中文系系主任李炜介绍,别的学校不好评价,但中山大学不会出这样的神题怪题,因为中大比较平实、低调、务实。而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高校出这些怪题是“跑偏”了的表现。其称从这些题目上,看不出跟学校的人才培养特色有什么关系,这些考题除了“神化”自主招生,增加考生的焦虑之外并无多大价值。华工则称这些考题均无标准答案,初衷是为考察学生打破常规的创新思维。

    华工神题受到的非议,实质是人们对教育创新如何把握一个度的问题。教育需要创新,现代化教育更需要创新。但华工神题算教育创新吗?华工神题看似毫无头绪,也许潜存着华工出题组的良苦用心。

    当今许多学生在应试教育下,思维模式趋于简单化,而通向科学和成功的道路上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当前教育模式带来的思维禁锢需要渐渐得到解放,而打破“牢笼”封锁就需要改革、需要创新。华工无疑正是出于对常规思维的打破考虑而出的考题,是对创新学生思维做出的大胆尝试。

    华南理工对于创新的勇气和实践是应该得到肯定的,其出发点是为了将教育推向更良性地发展,在于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但是创新并不是毫无节制、毫无方向的,也不是比谁的题目更离谱、更雷人,而是在常规思维下考察学生对非常规思维的运用。

    华工神题之所以受到很多非议,无非是题目看起来含了些许恶搞和哗众取宠之意味。实践应当更好地配合初衷,华工更应当追求实质上的创新,而不只是将题目出的看似怪怪的脑筋急转弯。创新需要理性,更要遵循教育求真务实的创新规律。

    社会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要求教育创新,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方面,华工是先驱者,是敢于尝试的吃螃蟹者。但教育需要理性创新,这给包括华工在内的更多大学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不管现在还是未来,只有理性创新才可以给教育一个更好的未来。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