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之声】有效出行,离我们有多远?
时间:2013-04-02 16:37:33
(人文学院 李凡宗)

    最近,《四川商报》上一篇文章,提到了有效出行这个概念,谈到大众出行应该更加讲求效率。那么这个全新的理念离我们的生活又有多远呢?

    有效出行的概念,是相对于“无效出行”而言的。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物流工程系主任王群智认为,“所谓‘无效出行’就是俗话说的‘跑空趟’,比如今天原打算去办个什么事,结果因为手续不完善、资料不齐备等原因,而最终没有办成,还需要继续往来好几趟。这种不必要的来回折腾,就是‘无效出行’。”

    无效出行的原因有很多,从客观方面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是由于信息的失误造成的,一个是机构的办事效率低下造成的。而其不必要的结果却可以牵连到环境、交通、社会服务水平、居民幸福指数等多个方面。

    尤其当我们谈到环保与有效出行的关系时,必须认识到,有效出行这个概念并不是完全由环保引发的。它更大程度上是针对效率——不只是我们社会的生产协作效率,还有人们的生活效率——提出的。但这并不影响其对于保护环境所产生的巨大的客观影响,除此之外,我们更要注重挖掘有效出行的其他“附加值”。

    出行效率问题的提出,实质是运用一种科学的思维进行的规划。介于提出主体的关联性其对社会的影响带有很大的连带效应。因而它可以通过对个人出行计划的调节对整个社会资源进行微型合理的调配。也因此,它对全社会的许多方面提出了一种简化要求,尤其对政府职能部门来说,效率代替繁琐,从而可以规避责任的不明确或者重叠则造成的资源浪费 。

    但如果想让一个好的理念不至于变成口号和空谈,也许最好的方法可能就是让这个理念具备现实的可行性、实用性。分析可行性和实用性,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其理念被接受和实际运用的程度而言的。

    它的功用性理念我们上面已经谈到。与此同时,它同样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在笔者看来,有效出行的提出在当代背景下具有着特殊意义。首先是其出现的背景,正是由于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得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发布更加便利和方便,使得人们可以未出家门口,便了天下事。这种背景为有效出行的实现从技术层面提供了可能。再者,科技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烦恼,个体行为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人们认为“方便”的不一定科学,认为“快捷”的却可能不尽合理,最后方便变成了不方便,快捷也轻而易举地为不顺畅所取代。人们注意到了生活节奏在加快,却往往忽视一直躲在忙碌后面的效率问题,使得费很大努力却是“无用功”的现象时有发生。最后,环保理念的普及使得有效出行可以为更大多数的人接受和认可,为其广泛的传播和使用积攒了很好的“人缘”。

    此外,我们政府职能部门努力要做的也不仅是提高自身的效率问题,而且在于主导市场构建一个“有效出行”的合理框架,可以使市场在各种资源的调配上不至于由于盲目造成浪费。那时,有效出行离我们就相去不远矣!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