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之言】莫让切糕“切”走理性
时间:2012-12-13 15:25:56
(新闻中心记者 侯树文)

    12月3日10点21分,名为岳阳公安警事的博主在微博发布了一条警情快报:“村民凌某在购买新疆人核桃仁糖果时,因语言沟通不畅造成误会,双方口角导致肢体冲突引发群体殴打事件。事件造成二人轻伤,损坏核桃仁糖果约16万。加损坏的摩托车和受伤人员共计20万。目前平江公安天岳派出所将凌某刑事拘留,十六名新疆人员财物得到赔偿并被遣返回疆。”该微博发布后引发网友热议,微博中所提到的16万核桃仁糖果就是传说中的切糕,不久岳阳公安警事便删除了该微博。

    尽管公安机关对该事件已经做出相关解释,但是让一名普通消费者以将近16万的赔偿金额作为该事件的最终结果确实让人们感到匪夷所思,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距事件发生短短几天的时间,我们不难在网络社区中发现,网民们对此事件的关注程度大大超过了一般民事诉讼。切糕也迅速成为当下人们纷纷关注的焦点,并在网络上迅速成为被调侃的对象,甚至演化为奢侈品的代名词。公众对切糕的关注大大超过了对事件本身的判断,而种种舆论判断的出现无不考验着我们对网络新闻事件的客观理性的认识。

    互联网信息传播的迅捷使人们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新闻,尤其是微博、贴吧等虚拟公共场所更为广大网民们提供了意见表达和交流更加便捷的空间。人们在自由表达自己意见、发表言论的同时,也使得事件本身成为我们洞悉社会现实、了解社会矛盾的一个选择。可是,事件的本身只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方面,网络也只是我们了解社会各方面信息的工具之一,我们通过网络所得的信息经过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多重传播,个别主体站在不同角度所采取的主观判断难免有失偏颇,当这种个人意见在一个群体中占多数时,便形成了一种舆论。所以具有理性思维的我们必须对所身处的社会环境有一个客观准确的认识,避免陷入人云亦云、道听途说的尴尬境地。我们不能只凭网络上的某一件惊世骇俗的事件就轻易判定整个社会的趋势,也不能因为卖切糕的是新疆人就判定卖切糕的个体商户和新疆人民整体就都是道德缺失的人。

    当网络成为人们表达观点,交流意见的重要工具时,作为身处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尤其需要对周围环境有一个清醒客观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根据正确意识对行为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