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之言】对行人闯红灯罚款只是个辅助手段
时间:2012-12-13 15:22:43
(新闻中心记者 于欢)

    12月11日上午,北京朝阳区民警在路口对“中国式过马路”行为进行集中整治。仅半小时的时间就查处了19名闯红灯的行人,对其进行罚款10元的处罚。即日起至明年3月,北京将对影响城市秩序、车道通行等九类问题进行整治。

    北京市对行人闯红灯进行罚款的行为,笔者认为这是个初期的治理办法。“中国式过马路”是国人长时间积累下的“坏习惯”,提高国人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虽然用罚钱的方式显得有些世俗,但也不失为初期提醒行人的好办法,一些人为了保护“荷包”,更为了保护“面子”,在强制规定下,不得不逐渐养成过马路看红灯的习惯。

    就像“限塑令”一样,尽管刚开展的时候,也有很多反对的人,可不可否认这4年来,“限塑令”为环境保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初步统计,至2011年6月“限塑令”实施3年中,全国主要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年使用量减少240亿个以上,累计减少塑料消耗60万吨,相当于节约石油360万吨,折合标准煤500多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00多万吨;超市、商场的塑料购物袋使用量普遍减少了三分之二以上,“白色污染”问题得到一定程度抑制。

    但是,对行人闯红灯罚款终究只是个辅助手段,处罚的钱数的限定还需要进一步的考究。10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微不足道,有时并不能让行人认识到闯红灯的危险。对于处罚时责任的确定也是要明确规定的,一些人本着“法不责众”的心理,集体闯红灯,罚谁不罚谁也是个难题。治理行人乱闯红灯的做法,各地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

    各地治理的方法中,笔者很赞扬石家庄市的做法。在中山路北国商城等各个主要交通路口,设有交通协管员和志愿者,手执红旗,口含警哨,指导行人过马路,提醒行人遵守交通规则。“教育”的方式会让行人形成遵守交通法规的习惯,这种方式不会引起行人的反感,反而会是一种良好风气的促进。当绝大部分过马路的行人都去遵守规则,有条不紊的过马路时,那些原本想要闯红灯的人也会因此打消违规的想法。

    道家学说所推崇的“无为”思想,在治理“中国式过马路”的问题上也可以变“有为”。大庆市的马路是没有交通协管员的,但是却很少有人闯红灯。原因就是政府运用了“无为”的理念,平时的马路是没有红灯的,等有行人想要过马路时哪怕只有一人,只要按下路灯下按钮,就会亮起红灯,两侧的行车等候1分钟,行人过后又恢复了车流。“行人自助过马路”这种方式不但在无形中告诉行人闯红灯是违纪问题,更是生命安全问题,试想有了“保障安全”的按钮,谁还会和车流争夺过马路的时间呢?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