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之言】添了功利的佐料,酒文化还剩几何?
时间:2012-12-04 08:44:42
(新闻中心记者 杨盛远)
 
酒是普遍意义上的人们所能接受的外在的东西,其中也渗透着人性的剖析,是一种文化的产物。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可追溯到上古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酒的种类纷繁多样,琳琅满目的酒成为饭局中的“常客”。学校作为一个小社会,喝酒俨然已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
 
酒文化是我国自生自长、深植于人们心中的本土文化,带有强烈的本土气息,自然也就成为一种特色文化。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应谨慎合理的保护。笔者认为,喝酒在当下呈现一种与酒中固有的高雅成分不相匹配的 “泛滥”的现象:喝酒不是为了品鉴而是为了诸如利益等方面的目的。对于一般人而言,品鉴虽然谈不上,但为酒强带戴上各色各式的“帽子”,恐怕不太适宜。
 
 “以酒会友、以酒辅文”是古代先贤们的常用之法,“煮酒论英雄”等美谈也不胜枚举。先哲们在酒的文化中深刻审视自己,思考人生。今日却大相径庭,酒成为一种功利的工具,成为获取某种利益的垫脚石。在当下,大部分的酒席已经变了“味”,成为一种陌生的、冷冰冰的东西。喝酒一方面已演变为获取功利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也在侵蚀着人们的内心。一些人,喝酒“开怀畅饮”,毫无节制,以致屡屡发生饮酒丧命的事件;有的竟然以酒的名义“耍酒疯”,美其名曰“潇洒 ”,殊不知这成为人们的笑柄,严重影响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影响社会秩序的和谐。
 
喝酒本没有错,但重要的是喝酒的人,是人内心对酒的深刻认识。浅显地理解酒只会导致对酒的误解,从而在如何喝酒上陷入迷惑。酒应该成为人与人情感交流的助推剂,让彼此友谊得以深化,而绝不是急功近利的手段。
 
盲目地饮酒、功利地饮酒是对我国酒文化的一种亵渎。酒中是有真性情、大情怀的,真正让饮酒回归本真、回归理性就是对我们酒文化最好的保护,也是对酒文化的一种传承。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