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之言】“价值自由”与“新锐权威”的叫板
时间:2012-11-28 11:00:48
(新闻中心记者 于欢)
2012年11月17日晚,在北京大学剧院上演的昆曲专场大师云集,然而最后却出现了意外插曲:主办方邀请北师大于丹教授做最后总结发言之时,却被观众高呼“下去”,于丹不得已尴尬离场。此消息在网上一经发布,便引发了一场关于文化明星与传统文化、道德建设与文化涵养的大讨论。
 
观众:面对“明星效应”敢说不,追求“价值自由”没有错
于丹这次被邀看戏,台下观众只把她当普通戏迷,而某些人却把“新锐权威”的帽子冠在她身上,就造成了观众的审美疲劳。被“嘘”下台的情况时有发生,面对这种尴尬的处境,“名人”得卸下光环,好好思考“明星效应”这把双刃剑。多元化的社会不要求所有人都安贫乐道,只是希望越来越多的明星在忙碌赶场之余能停下脚步,听听内心的声音。
 
大众并非没有思想,并非没有独立的思考的能力,他们不再需要“被代表”。文化与价值观的多元化,让大众不再只听一个声音,甚至要求喊出自己的声音。追求“价值自由”这是一种社会文明的进步,是人们懂得使用权利的进步。
 
但同时,轰名人下台并不是一件“绅士”之举。权威坠落的快感让一些人不懂得尊重人。名人也是人,不论她的言论你是否同意,都要尊重她发言的权利,安静离场不失为一种更文明的拒绝方式。
 
于丹:宣传昆曲有贡献,回归学术是正道
于丹的出现对于宣传国学是有帮助的,很多人在听了她的讲座之后才开始认识、喜欢国学。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的导演郭宇表示,昆曲界总体上对于丹的认同度较高,她为昆曲的推广宣传做了许多有益的贡献,同时她与许多年轻戏迷也颇为熟络。
 
比起“学术超女”、“学术明星”等充满耀眼光环的头衔,“才女学者”、“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可能才是最符合于丹身份和初衷的称谓。当讲课教书变成副业,时尚、娱乐、商业等活动中常能见到嘉宾于丹的身影时,这种行为可能是一种冒险,冒险中不是迷了路,就是迷了心。为人师表,坚持操守,兢兢业业教书,回归学术的研究才是研究者的正途。我们赞扬她敢于批判权威,发表独到见解的同时,也不希望她成为过度透支公众信任的“新锐权威”。
 
盛名之下,于丹同样也需谨慎,应该对社会上一些人的质疑有所反省,多花些时间继续提升自己,发表一些提升其学术形象的东西,避免再次出现历史性错误。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何苦榨干了自己,也疲倦了别人?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