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之言】弃研从教 兴趣使然
时间:2012-11-28 10:55:00
(新闻中心记者  邢艳玲)
近日,清华博士生萧杨突然放弃留校继续做科研的机会,与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签约,成为了一名数学老师。其导师为此写下一封3000多字的长信,表达困惑与无奈。“太过现实的社会环境让人才流失”,他还表示萧杨的离开,使“中国,甚至世界可能会失去一个优秀的科学家。”这封信引起了网友热议。几日后,萧杨在一个社交网站上贴出一封长信回复老师,称“我已经厌恶科研了。”(《新京报》11月23日)
 
是社会环境太过现实让萧杨放弃理想,让科研因此失去人才,抑或是其个人志向本不在科研,进而弃研从教,自寻一片新天地?萧杨导师的无奈与惋惜值得深思,但萧杨自身的兴趣同样需要被尊重。
 
我们无法责怪导师的惋惜,因为科研需要人才;同样我们无法指责萧杨的选择,因为个人发展需要尊重。萧杨在回信中明确表示自己对科研已经厌恶,并且凭借自身实力找到了一份合适工作,开始了新的生活。倘若让萧杨继续做科研,只会徒增对科研的厌恶之情,带着抵触的情绪去工作,只会适得其反,科研工作也不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兴趣是个人从事某项工作的基点,没了兴趣,效率自然就低了。归根结底,个人要有选择的自由,不能为了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而让人放弃自由。所以,我们需要尊重萧杨的选择。
 
萧杨作为清华的博士,他的专业能力是值得被称赞和珍惜的。但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人人称羡的科研工作,想必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的选择,这是他的人生,我们无权制约与限定。而且,萧杨弃研从教虽然会使科研领域损失一名宝贵的人才,但同时我们的教育事业会因此受益,得到一名优秀的教师。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而学生最需要优秀的教师。如果萧杨成为一名好老师,同样也能学以致用,效力国家,并非只有科研这一条道路不可。
 
萧杨对自身职业的反思与选择也给当代大学生以启示,人生大道的方向需要我们自己去选择。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毕业后的职业高薪固然好,但还是要以兴趣为方向,能力为基础,慎重选择,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人生。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