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之言】马拉松比赛猝死,谁该负责?
时间:2012-11-22 10:22:30
 
(新闻中心记者 于欢)

    2012年11月19日,广州马拉松大赛中,年仅21岁的大学生选手陈杰于今晨6时许抢救无效死亡。在我们惋惜一个年轻生命逝去的同时,运动伤害的悲剧更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反思。

    年轻人身体素质普遍下降,这个问题令人担忧。此次马拉松赛暴露了出当下年轻人体质不及老年人的问题:在各个医疗站里,摔伤、扭伤、晕倒的多数为20-35岁的青壮年。年轻人的身体素质不高,主要原因是他们大多是“宅男”或“宅女”。现如今,互联网的吸引力远远大过运动锻炼,同时也没有一个专门的社会团体能很好的调动年轻人运动的积极性。“弱不禁风”的身体素质不是一次测验或者一场体育比赛能够改善的,运动锻炼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马拉松本就是一项挑战身体极限的运动,再加上参赛者多为非专业选手,因此运动员伤病情况较多。本次马拉松赛共有两万人参加,其中1517人次出现了头晕、不适、抽筋等现象。参加极限运动仅有热情是不够的,不管是为了荣誉还是为了奖金,一定要量力而行,不可勉强。

    马拉松相对较高的门槛与国民相对较差的身体素质形成了强烈反差。举办城市马拉松固然会对促进全民健身有所帮助,但现在如火如荼的城市马拉松赛,更像是一种跟风,对外招商引资、“提升城市形象”似乎才是首要考虑,至于有无相应的运动人口基础和配套的医疗卫生设施保障乃至适宜的气候条件等等这些重要环境因素却被忽略。相比举办马拉松赛所获得的巨大收益,这项运动对参赛者身体的损害程度显然并不足以让主办者为之却步。年初兰州,这座全国冬季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在中度污染的情况下仍然安排万人马拉松,“被组织”动员参加比赛的人数是个人报名的30倍,其中包括数百名中小学生。

    运动本身本是一件好事,但“为了运动”而运动就是一场悲剧了。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