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之言】“11.11”网购需理性
时间:2012-11-13 18:25:55

(新闻中心记者 杨盛远)

    11月11日,这一天被很多年轻人称为“光棍节”。近年来光棍节成了一个越来越流行的节日。很多商家自然也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开展促销活动以提高收益。据天猫官方数据显示,光棍节促销活动开始的前1小时10分钟支付宝总交易额已达20亿。天猫预期百亿的目标,已完成五分之一。而第37分钟的时候刚突破10亿。仅仅在开放活动的第一分钟,就有超过1000万人涌入天猫,而淘宝官方的数据去年是342万。(摘自新华网)

    从这些数据中不难看出,11月11日这天,商家们打着“光棍节”的旗帜,抓住了消费者的眼球,实现了盈利的目的。

    不可否认,“光棍节”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引发了网购潮。在今天,网购顺应了人们因社会的快节奏而在心中产生的慵懒的心理:人们宁可在网上买比商场贵的东西,也不愿去实体店消费。借着“光棍节”的节日效应,各大电商更是做足了文章,打出降价促销的牌子招揽顾客,因此出现如此集中的购物潮也就不足为奇了。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数目如此巨大的交易额着实让人惊叹,究竟是什么原因带动了人们如此疯狂的购买行为?从传播学角度来看,这是一种“沉默的螺旋”现象。这种现象是普遍的,当多数人集中做一件事的时候,自己虽然不赞同但也会加入到其中,保持与“外部环境”的一致,力避使自己陷入孤立的状态,通俗地说也就是社会心理学当中的从众心理。在这时,很多人的理性已经不占支配地位,反而屈从于大众的引导,在“光棍节”这一天加入到网购的大军之中。

    人们在疯狂购物的同时恐怕也忽视了商品的价格。“光棍节”这天的商品真的便宜吗?我们无法轻易的做出判断。但是,商品价格的制定有其规则,按照价值规律,它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同时受市场规律的制约。商品的价值是价格的决定因素,而市场只是外部影响因素。由此看来,即便“光棍节”这天市场需求旺盛,也不会真如网上的产品那样“便宜”,毕竟商家获得利润,是其从事商业活动的根本所在。如果有人细心观察,便会发现,某些当季热卖产品,并不存在于促销之列。由此可见,“光棍节”这天的网上促销只是一种幌子,打的还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心理战”。

    同时,有一种消费心理是值得警惕的。一部分消费者认为这一天商品便宜,于是便疯狂购买以备将来使用。这种“超前”心理也是刺激消费的一种手段,但其实是多余的,暂时不需要的商品不必扎堆采购,这既节省时间,也可以避免之后该产品降价带来的自悔。

    “光棍节”的疯狂购物不见得是明智之举,消费者购物应从自己的切实诉求入手。网购需理性,切忌盲目跟风,不要被商家的“烟雾弹”遮蔽了自己的双眼。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