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之言】“洋节热”带来的思考
时间:2012-11-07 09:25:13

(新闻中心记者 张一璘)

    “万圣节来了!”各大商家纷纷抓住这一洋节造势。南瓜灯、蜡烛、巫师帽等随处可见。这究竟是西“节”东渐,还是文化侵略?对中西方节日,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对待呢?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很多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把过洋节(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当作一种时髦新潮的象征,而对自己国家的传统节日却逐渐淡忘,留下的一些所谓的印象和回忆大多只是吃吃喝喝而已。

    万圣节为每年的11月1日,源自古代凯尔特民族的新年节庆,此时也是祭祀亡魂的时刻,在避免恶灵干扰的同时,以食物祭拜祖灵及善灵以祈平安渡过严冬,因而也称为西方的“鬼节”。随着时间的流逝,万圣节也逐渐变得有了喜庆的气味,在这一天里,喜欢搞怪创新的美国人也尽可能的把自己打扮得鬼魔鬼样,使原本的鬼节也变得有趣了很多。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通过祭祖扫墓,来表达哀思,追念先人的恩情,由于清明节是每年的四月四日到六日,正值春暖花开阳光明媚的时节,所以又是人们踏青郊游的好时候,是一个怀念祖先又适度放松的节日,可几年前,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的祭奠祖先、踏青远足呢?

    苏轼讲过:“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可见传统文化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对西方节日的重视及对传统节日的冷落所形成的鲜明对比,使我们明白,让我们的传统节日重现光彩,必须立刻行动,刻不容缓!

    从最近几年洋节在中国火爆发展的程度来看,我们大体可以找出一些本土节日衰败的原因:首先是对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如清明节甚至被很多人认为是“鬼节”,这是何等的无奈与悲哀;其次是缺乏对传统文化必要的制度安排,反映最大的是政府没有对传统节日安排合理的休假制度,没有为弘扬传统文化提供必要的时间保证。近几年虽有所改善,但效果并不明显;最后是从文化接受方面来看,现在过洋节的以青年人为主,普遍而言,年轻人崇尚快乐、平等,追求情趣和刺激为主,而洋节,如万圣节更加注重感官刺激、搞怪,也更符合当前年轻人追求时髦的心理,反观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表现形式就单调了许多,过节的主要内容也大概只能想到美餐一顿、休整身心。

    在我看来,洋节火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这些因素中,我认为西方“文化入侵”并不是重要的原因,毕竟“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西方的文化引进来,并不是否定我们自己的文化,而是能够更好的促进文化交流,来发展我们自己!所以我们应该取长补短,发展优点,改正不足,拯救我们的传统文化、传统节日刻不容缓!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